“医学就是善的吗?人类如何才能守住医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这个最终边界?正确认识医学善恶问题之于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有何重要的伦理意义?”11月16日,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2020级博士生的一堂思政课搬到了学校的生命科学馆。
“医学能够满足人对生命质量和健康发展的一定需求,进而能够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在这里不仅丰富了对生命科学的全方位认识,更是开启了对医学本质善的伦理考辨和生命意义的青春之问。” 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外,基础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也参与其中,学校后勤处、科技处、体育部等职能部门为本次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吴琼老师在引领大家参观、为大家进行精彩讲解的同时,特别提到每一件标本背后都有一段大体老师的感人故事。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无数的无语良师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价值、诉说着医学应该的终极追求。
参观完后,同学们静静地坐在生命科学馆的大厅中听老师开启思政课授课。和在其它教室里不同的是,这个课堂没有成排的固定教室桌椅,同学们各自搬着凳子围坐在老师的周边,在有问有答的沟通中澄明医学的善恶问题,畅谈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职业操守,交流在践行医学崇善伦理原则进而在抑恶扬善的伦理实践中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关于本次思政课教学,2020级博士生王艳说:“当老师通知本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在生命科学馆开讲时即激起我极大的好奇。这次课程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会在生命科学馆开讲?似乎课程与生命科学馆没有交集。上课时听到老师对课程的教学安排,作为一名博士生,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创新精神。将思政课与医学院校的专业性紧密结合,采用场景式教学,从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开始,进而导入课程主题‘医学善恶问题的伦理考辨’,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次博士生思政课程极好的改革,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很有启发。”
“今天借助我校的生命科学馆这一平台,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整个上课过程如沐春风,通过生命教育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强化了我们的使命担当;通过道德教育,促使我们要做一名三观正、有原则的医学生与临床医生。”博士生邱慧说。
本次思政课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时统君说:“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让思政课赋予的满满正能量在医学生的内心深处不断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思政课的满满正能量一以贯之地充盈着医学生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这是我们思政课老师的应该追求,也是我们不断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重要精神实践中,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抓手,结合学校医学学科鲜明背景,融合中、西医学中的文化思政育人元素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本次教学,就是利用我校生命科学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专业基础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同上思政课,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和有效衔接,破解了思政课和其它课程融合度不充分的难题,充分发挥了各门课程以及各方面育人体系在‘三全育人’中的合力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时统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