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感受民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研读马列著作、自编自导微电影、阅读经典著作等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识国情、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方案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各项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民情,服务社会,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
二、教学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
三、课程内容、实施及学时分配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分别记9学时、 27学时,共36学时。
(一)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任课教师主讲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主题、完成形式及评价方式等并在学生实践结束后进行讲评。
要求:掌握实践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的过程,理解实践的作用和目的。
实践教学内容:分四个专题
第一专题,以赤脚医生博物馆和生命科学馆等为基地,充分发掘并融合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以及新中国大医典范的高尚人格为教学内容。
第二专题,以淮海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碾庄纪念馆等为基地,充分发掘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红色文化,发挥其育人作用。
第三专题,以马庄等为基地,充分发掘存在于乡村、社区的优秀民俗、道德传统等,让同学们了解、认识、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专题,以法治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为基地,充分发掘各地法治教育资源,普及宪法法律知识,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实践教学,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二、课程实施
每个教学班进行分组,每10人左右为一组,每一组学生在四大专题中任选其一,自拟本组题目,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认真调查研究,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要求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突出时代特征,适应政策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使调查切实可行。
作业形式:学生可任意选择一种形式上交实践成果。
1.调研报告:在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参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小组完成社会调研后,集体写出一份不少于 3000 字的调研报告。
2. 采访报道:走进乡镇、企业、社区、机关、街道,采访受到社会关注的人物。要求撰写不少于1000字新闻稿,并配发图片或视频。
3、发现之旅:小组为单位,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机关、街道等,发现“最美”之人和“感动”之事,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文字不少于2000字。
4、参加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关爱留守儿童等学雷锋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如:担任大型赛会志愿者,参加应急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等。要求拍摄活动图片或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不少于3000字活动体会。
5、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主题微电影: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选择相关主题,拍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或公益宣传的微电影;宣传画:绘制思想政治教育或公益广告主题的宣传画等。并撰写创作体会。
三、学时分配
序号 |
内容 |
要求 |
学时 |
1 |
课堂任务布置
|
课程的目的、任务、主题、完成形式及评价方式;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如何撰写实践策划书和调研报告等; 安全教育; 布置社会调查和实践的任务 |
3 |
2 |
课外实践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践参考选题自主选择实践主题或自行设计主题进行课外实践; 教师根据各组实践实际需求进行线上实践指导 |
27 |
3 |
成果展评 |
小组展示实践成果(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为主); 教师讲评 |
6 |
合 计 |
36 |
四、师资队伍
经遴选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外的其他教辅人员担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并逐步建立健全指导教师退出和增补机制。
五、教学组织
本课程从2022年下半年执行,从2022级第一学期实施,按照《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班进行,第一周分组、布置任务,随后讲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在第13周进行成果展评。本课程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及功能定位,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和做法,把教育的知识性、思想性与政治性统一起来,将意识形态性放在首位,突出问题意识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师对提交的实践报告等课程作业全部批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尽力争取各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六、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评定采用100分制,成绩由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40%)+结果性考核(占总评成绩60%)。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实践记录表,各占总评成绩的20%;结果性考核由教师根据实践报告、成果展示等进行成绩评定。